郑倩 作
华亭镇是我市枇杷主要产区之一,受前期疫情影响,今年该镇枇杷90%以上靠“云上”销售,果农们纷纷借助互联网,通过抖音、微信找销路。
枇杷是我市的“四大名果”之一,以往的营销模式大多为采购商上门采购。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,销售受阻,亟待畅通外销渠道。另一方面,我市的枇杷种植广品种多品质高,但在市外、省外甚至国外认知度不高,也需要通过网络传播主动走出去,叫响知名度,延伸和扩大销售半径,将特色优势尽快转化为竞争优势和市场优势。
互联网时代,在农产品区域,“酒香不怕巷子深”的理念得以转变,农产品“触网”出山,面向更广阔的市场,实现从“田间”到“舌尖”的商业模式转变是必然选择。
紧跟时代步伐,敢于向电商要红利,靠果农的一己之力显然不够。对政府部门来说,引导电商企业做大做强“互联网蛋糕”,十分重要。如可谋划建设电商公共服务中心、仓储物流配送中心和村级物流快递网点等电商配套设施,全面打通产品“出山”通道;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深度“触网”,组建网络营销部门,充分利用特色农产品“后发赶超”机遇。对果农来说,也需强化电商思维,进行宣传引导和培训,镇、村可组建专业直播队伍或通过购买服务,为农产品电商销售搭建平台。
枇杷作为我市四大名果之一,产品卖得出还要卖得好。打开市场销量,特色是基础,安全和品质是关键。我市拥有多种生态农产品,要擦亮特色农产品“金字招牌”,严守安全关、品质关,让更多的农产品通过“触网”,走得更远。(湄洲日报 林晓玲)